刚刚过去的周末,在中国人的微博和朋友圈里又出了一件“大事”。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?为了应对目前人口危机的“窘境”,某位专家给出一个“生育基金”的建议,结果用力过度,捅出个大篓子:
这还没完呢,又一位专家紧随其后,并将这种忧患意识给“发扬光大”了,提倡向丁克家庭征收抚养税:
小编看完都快气炸,有些话实在是不吐不快,也就没那心思聊什么羊毛干货了…
其实冷静下来,细读这项生育基金的内容,它和小编之前谈过的养老目标基金有点类似。
如果它是一种商业基金,这倒也无可厚非。
尤其对于那些有生育意愿的人来说,可以当做是一笔给孩子的专享投资。
但坏就坏在“必须”二字。
最直接的,对于那些没有生育计划的人群来说,这非但不是补贴,更是一种罚款。
不管是生育基金还是丁克税,都充斥着管制化思维,完全把人当做了令你随意支配的物件了。
小编读到这则新闻的时候,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两位专家在养猪场里指导配种的画面…
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商品,缺货时加班加点,超载了就任性停工。
这种吃相难看的操作,真是脸都不要了!
说到这,不知大家发现没有。
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?诸如“人口雪崩”这样的论调在最近越来越多。
似乎突然之间,各大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给公众洗脑,意思无非就是中国人口要出大问题啦,求求你们快生吧…
表面上看这是二孩政策的失败,但把视野放长的话,其实我们连一孩出生率都已经塌陷了。
不要说二孩了,现在的年轻人连婚都不愿结了。
在这种情况下,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营造一种你不生你就是国家罪人的诡异氛围…
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?咳咳,其实中国目前的低生育陷阱,国外的发达国家早已深有体会。
它们的鼓励生育政策也是无所不用其极。
从超长假期到巨额补贴,从政府买单再到税负全免…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也没见到哪个国家从这个终极大坑里爬出来。
咱的老邻居日本,甚至被倒逼着发展机器人技术,来应付工厂工人不足的问题。
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,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,人口数量的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了。
像北欧的那些低生育国家,即便人少,但他们平均半年的时间也都在放假…
话虽如此,但在咱中国,这个道理并不适用。
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?人多力量大的信条已经深深烙印进了国人的骨子里。
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,小编之前提到过一个“人口红利”的概念。
这也是中国过去四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“捷径”。
原因很简单,年轻人多了,劳动力就相对廉价,那我们的产品就有价格优势。
同样,我们的消费能力也能上去。
这种发展模式非常的简单粗暴,但也有诸多隐患。
比如今年突然休克的国产芯片事件:
如果我们能用市场来换取技术,那么大力发展科技还有必要吗?
显然,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?人口问题的背后,是经济模式的顽疾。
与之相比,养老金的压力并不是补不了的天坑。
不就是差钱嘛,以前“罚出血”的社会抚养金呢?不就正好可以发光发热了?
但对于那些没有技术,只吃市场的“混吃”企业来讲,可能就都要倒闭了。
讲完了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的原因,我们再来看看,为什么计划生育颇见成效,但刺激生育却会这样寸步难行呢?
其实很简单,算笔账就行。
限制生育,是一件很容易的事。
除却那些虚无缥缈的孤独感以及养而防老的安全感,你的实体损失其实并不大。
但刺激生育就不同了。
不说人本身的意愿,不管奖励罚款,你永远都是亏本的。
据统计,中国一个普通家庭的育儿成本高达60万。
平摊到每年就有2到3万的额外支出。
更何况,你的孩子还指望着你的“六个钱包”为他的买房结婚来买单呢。
再加上时间和精力,你的不育成本远远没有育儿成本大。
当然啦,这里有人也许要问了,这账算得不对,怎么现在经济条件上去了,反而养不起孩子了呢?
道理其实很简单,人不患寡而患不均。
相比纯粹的贫穷,人们更憎恨不公平,最怕特权阶级的剥削。
所以说,别人家的孩子去学钢琴了,我家的孩子也必须会。
别人家孩子买手机了,我家的孩子也得有。
这不但是共同语言,也是一种身份认同。
比如现在父母花大价钱给孩子报的那些兴趣班,实际上是绑架了孩子的真实兴趣,在排解自己的焦虑和恐惧。
都说生育不是自己的事,更关乎国家利益,这一点并没有错。
但小编也要补充一点,没有国就没有家,可没有家又哪儿来的国呢?
现在的问题是,如果上一批的决策是短视的,那么这一次就能远谋了吗?
今天小编对于中国为什么鼓励生育吐槽得有点多,但我还是希望大家想想,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,你们究竟有没有想过,自己未来将要面临着什么?二胎,延迟退休,甚至会开放东南亚及非洲的移民。(文/XMT)